首 页
最新报道
聚集两会
文化产业相关研究
安泰汇银简介
文化产业,忽成“新贵”
股权投资成功案例
2012年度文化产业资本研究报
文化部明确"十二五"期间财政文
为文化加速发展提供原动力
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 建设文化
美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及启示
文化创意产业峰会在京举行 房企
万达50亿元砸向通州 组建文化
商场不忌讳任何一个神话,您也许
文化部:文化产业年增长速度超2
文化产业成为新投资热点
各地落实文化部“十二五”时期文
聚焦《“十二五”文化产业倍增计
文化部副部长:有把握实现文化产
文化部:“十二五”文化产业增加
李桂松简介:
文化部: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逐步
文化产业园开发模式分析
| 当然位置:
首页
>
文化产业相关研究
> 正文
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 建设文化不能想当然v
在我们这个传统美食大国里,麦当劳、肯德基、必胜客等正快速扩张;在我们这个品茶论道的国度里,可口可乐、百事可乐、星巴克等已成为青少年的日常饮品;甚或,在我们这个学术思想源远流长的国度里,一些专家学者习惯于在讲话中生硬地插入洋文专业术语……
法国社会学家、法驻美前外交官弗雷德里克•马特尔并没想过,他写作的《主流》一书会如此轰动这个世界,全球20多个国家购买了它的版权,《纽约时报》等媒体做了连续报道。
因为,本书意外地揭开了一个事实:全球文化战争已拉开序幕,它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未来。
为什么充满创造力的香港电影会走向低迷,为什么各国影星争相为好莱坞打工,为什么严肃文学全面退潮,为什么优雅文化逐渐被蚕食……因为,在这场战争中,传统根本挡不住资本与消费主义的合流,观众们宁可蹲在电影院中,去看故事、人物、情节不变,仅仅是采用了3D技术的《泰坦尼克号》,不再思考,不再追问,我们正在被感官刺激所套牢……
这是所有传统文明都必须回答的问题:在全球文化战争的硝烟下,怎样守住我们的底线?为此,本报专访了文化学者高巍先生。
值得警惕的文化战争
记者:用“文化战争”来形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,是否有些言过其实?
高巍:这种威胁确实存在,所谓文化战争,指的是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,强势国家从弱势国家攫取利益。几年前,国内搞过一次法国珠宝、名画展,法国主办方直言不讳:随着中国经济发展,富人会越来越多,他们将成为艺术品的消费群体,所以要提前进行市场教育。像这样的展览,国外多是政府出面,以文化推广的名义,为商业行为铺平道路。
记者:这样的交流,岂不是互相得利?
高巍:问题是人家拥有雄厚的资本,当资本与消费主义合流时,弱势国家很难对抗。比如《泰坦尼克号》,本是个漏洞百出的、老掉牙的故事,人家什么都没改,不过是3D一下,就能从你兜里掏走好几个亿。消费主义最可怕的是把艺术变成娱乐,否定了思考、教化的功能,怎么好玩怎么来,既不增加内涵,也没精神享受,更无回味的空间,不过是给你看个新鲜,其实就是把先进技术伪装成文化,然后四处去骗钱,可人家资本雄厚,有完善的市场手段,能把你卖了,你还在为他喊好。
消费主义怎样征服我们
记者:我们有漫长的文化传统,为什么抵挡不了消费主义的侵蚀呢?
高巍:关键看传统的积淀,如果这个积淀变薄了,自我认同便会产生动摇,便会为了满足虚荣心而盲目崇拜外来文化,这就最容易被消费主义所征服。近代以来,我们出现了历史虚无主义,人们对传统的了解越来越少,底气不足,失去了自信力,很容易被别人的标准所左右。
记者:历史虚无主义是如何产生的呢?
高巍:自清末就已开始,“五四”时达到高潮,到了“文革”,则走向极端。传统被破坏,与公权力息息相关,“五四”时期虽然也出现了“砸烂孔家店”等极端口号,但公权力并没有一边倒,所以传统还在发展,依然涌现出王国维、章太炎、陈寅恪、钱穆等大师。
建设文化不能想当然
记者:近代以来,一直有一种声音,认为推翻传统的枷锁,我们就可以放手去建立新的文化传统,这不是更好吗?
高巍:问题是怎样能真正地建立起来。培育传统需要土壤,传统由历史、文化、生产生活方式等决定,是一个民族几千年实践中形成的,不从根本上改变这个背景,培育出来的依然是老传统。在对待传统问题上,我们一度走入“不破不立”的误区,用理想主义来替代科学论证,以为打碎了旧的,新的自然会长出来,结果长出来的却是愚昧与落后。“打破”是可以的,但究竟是生产力水平发展造成的打破,还是手腕与技巧导致的打破,这两者截然不同,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
记者:只强调打破,结果会如何?
高巍:就会带来积重难返的问题,对传统不仅不感恩,连正视的勇气也会失去,只好得过且过。
士人阶层的分化
记者:在中国历史上,士人是传承道统的主体,可在“文革”中,许多读书人反而积极地反传统,这是为什么?
高巍:中国士人从来分两种:一种是恪守文化责任,视传统为理想和生命,比如明代的方孝孺,虽灭十族,也绝不肯歪曲历史,再有像“大议礼”中的那些言官,职责所在,虽死无憾,这是传统儒家培育出来的读书人。另一种则是市侩知识分子,头脑灵活,技术上有能力,可没有操守,见风使舵。在“文革”特定的环境下,后一种知识分子得到了重用。
记者: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劣币驱除良币的效应呢?
高巍:因为一轮轮的批判,让说谎话成了当时的第一选择。可以看看那时的文字记录,老舍先生白天和大家一起批判吴祖光,晚上又去买他的画,沈雁冰先生也一样,批判会一结束,大家又聚到饭馆中吃吃喝喝。他们心里都不以为然,但生存的本能逼着他们不得不去应付。所以说当环境不好时,人才也会变坏。
百姓是创造文化的主体
记者:一边是别人拥有雄厚的资本和消费主义的利器,另一边是我们的传统出现了松动,那么,靠什么去应对文化战争呢?
高巍:只能靠老百姓,中国文化是大家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,是每个人生存的基础,不论外来文化怎样冲击,大家对传统始终有依赖感,这是多少代人培育出来的情怀。1962年春节,当时要搞“革命化的春节”,各单位都不放假,可人们白天上班,晚上回家依然要包饺子。1928年时,“新生活运动”也曾宣布取消春节,老舍先生当时还在上师范学校,没法回家,可舍监却对他说:“回去吧。”这是很简单的三个字,却表达了文化心理上的认同,在我们民族的内心深处,始终有一种对传统的温情,那是权力怎么也无法剥夺的。
记者:是不是可以这样看,传统文化虽然低迷,但依然拥有生命力?
高巍:是的,所以对传统要有信心。就像农历七月十五,你说它是迷信也好,说它是封建残余也好,人们自觉地在传承,因为这是我们根深蒂固的祖先崇拜的传统,是我们心灵的安慰与升华,这种情感,全世界任何文明的人都能感受到,都会予以尊重。所以我觉得,只要回到生活层面,扎扎实实地去做,中国文化就不会断根。
摆正文化与管理的关系
记者:应对文化战争,管理如何更有作为?
高巍:关键是要摆正文化与管理的关系,文化是长远的,这就要管理者能以更长远的视角去看问题,我相信,只要不是昏庸到只想着干完一任就走,那么就一定会有所作为,毕竟今天整体的文化水平提高了,此外还有时代潮流的推动,今天的管理已经不可能把握着一切不放手。
记者:那么,具体该怎么操作呢?如何避免表面文章?
高巍:今天很多“新儒学”的学者正努力从传统中发掘现代性的东西,我认为这是有益的探索,历史是一脉相承的,不能说从现在起,过去的都不算数了,我们来重新开始历史,这是不可能成功的。要发展,就要把过去的事弄明白,弄不明白,就找不到根基,那么,也就只能靠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来装点门面,可再喧嚣再热闹,别人心里依然瞧不起你,觉得你在虚张声势,有点钱便穷折腾。
深入风俗才有前途
记者:在文化上的投入,为什么有的成了虚张声势,有的却能生根发芽?
高巍:关键看能否深入风俗,东汉应劭的《风俗演义》中明确指出,官员要深入了解民间风俗,因地制宜地去施政,在无形之中进行管理。这是一个很智慧的见解,比如过去官方推崇关羽,但不是强制大家来祭拜,而是将每年五月十五设成“关公耍大刀”的日子,既拜关公,同时求雨,这就与人们的生产、生活实践主动结合起来,所以百姓自愿参与。如果只是搞几个项目、弄几个工程、开几场晚会,这个节日还会传承下来吗?
记者:善于让文化落地,古人的经验值得推广。
高巍:过去中国社会的主体是士绅阶层,政府基本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,只承担协调、裁判的作用,所以很重视因势利导。文化落不了地,与管理者只对上负责、不对下负责有关,上面下个命令,下面就拿个方案应付,可没人执行,再好的方案也没意义。况且,这种缺乏百姓意见的方案,也很难被大家接受。
创造需要宽松的环境
记者:应对文化战争,就要多出精品,多出文化大家,可是怎么去操作呢?
高巍: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,要营造宽松的环境。我小时候,奶奶是街道的治保主任,每天主要工作是查卫生,我很奇怪,卫生怎么归治保主任负责呢?原来,她是以此为借口,去窥视各家情况,谁家来生人了,干什么的,为什么来,什么时候走,都要问个底儿掉。像这样把每个人都管起来,在思想上、组织上、精神上高度控制的时代,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所以,我们今天文化更多元,优秀作品也更多了,一个社会不能都填满,要留下空间,否则创造力就会被窒息。
但是,今天大多数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了。
重在强化自己
记者:传统文化虽然美好,但也存有这样或那样的误区,就算我们恢复了传统,就能抵抗别人的文化战争了吗?
高巍: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,传统文化诞生在农耕时代,其中许多内容已不能适应今天的社会环境,所以才要复兴传统,让传统在现实中不断摸索,以积累足够的经验,可现在没条件这么做,很多传统还不能堂而皇之地去讨论、去实践,没这个过程,传统如何融入现代呢?现在总提“软实力”,可这个“软实力”究竟是什么?传统文化百姓认同,可领导不认同,西方文化领导认同,百姓又不认同,这让“软实力”难落地。我们也构建了一些标志性人物,但有些急功近利,未必能经受时间的考验。
记者:可不可以这样看,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才是当务之急?
高巍:是的。客观地说,文化战争虽然有威胁,但只要我们自己机体健康,就足以应对,如果很脆弱,不必等文化战争,自己也会倒下,所以强化自己才是更迫切的工作。
承担起时代的责任
记者:值得忧虑的是,“文化战争”这种提法很可能煽动一些网友的负面情绪,成为阻挡他们拒绝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新借口。
高巍:我接触普通百姓比较多,他们基本不上网,所以还没体会到这种风险。网友的平均收入高,知识层面也更高,他们变成愤青,确实应该警惕。中国传统文化是反对极端的,主张平和、中庸,这些在不上网的人群中,反而较好地贯彻了这种精神。
记者:面对传统文化的现状,今天的读书人应怎样承担起时代的责任?
高巍:还是要从生活做起,强调主流文化在生活中落地,成为一种底线与共识,脚踏实地去建设,不要疾风骤雨。今天民间有许多人致力于整理、传播、发掘传统文化,他们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,值得敬重,但要注意两点:首先,要有文化自觉,而不是把它当成饭碗;其次,要有思想高度,不是只想着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,还要考虑当下人们的需要。总之,只要我们尽力了,也就对得起自己了。
上一篇:
为文化加速发展提供原动力
下一篇:
美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及启示
【
联系我们
】 【
打印
】 【
返回
】 【
置顶
】
Copyright@2000-2012
XINHUANET
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:新华网
版权所有:新华网